站內搜尋

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

悲慘世界(之一):「電影視覺」下的賈維

電影震撼開場,標明法國大革命(1789年揭櫫「人權宣言」)的26年後,1815年波旁王朝復辟。

一艘破敗沈淪的巨船,在風雨交加的巨浪中,靠著眾多身繫枷鎖與鍊條的囚犯,在吆喝聲中奮力拉進港內。超低重音的聲效,眾囚唱著「低下頭、低下頭,不要盯著獄官看,你生而為奴……」(曲目:Look down)。



在「低下頭」的合唱中,眼睛爆著怒火的勞役犯尚萬強(休傑克曼),卻不斷瞪視岸上的副典獄長賈維(羅素克洛飾)。導演用這樣的鏡頭,做為尚漢強與賈維的角色登場,其實也是人權發展歷史的寫實鏡頭!

──崩解破敗的封建壓迫體制(破船),在歷史洪流中,靠著反動專制勢力的捍衛者(賈維),繼續壓迫奴役苦難的人民(尚萬強),而勉強停泊港內,但桅傾船斜──

對聆賞過音樂劇的觀眾來說,置身如此的電影視覺與聲效,心靈與感官的震撼,應該是全新而且巨大吧。

象徵封建壓迫體制的執行者賈維,這般居高臨下的特寫鏡頭,在電影裡鄭重其事的出現三次。第一次是開場,第二次與第三次,同時也是音樂劇裡,專屬賈維獨唱的兩個重要曲目,「Stars」(星空)與「 Javert's Suicide」(賈維自盡)。

開場的第一次,賈維定點挺立,睥睨眾囚的倨傲身影,藉居高臨下而更顯冷酷無情。第二次是尚萬強(與幼小珂賽特)順利逃過他的追捕後,賈維站在教堂高樓,並在露台邊的厚牆上踱步。鏡頭同時極力營造隨時可能墜落的觸目驚心。

賈維第三次的居高臨下,是在巴黎城邊的大橋上。一樣是如履深淵的踱步,仰望星空質疑自已捍衛的價值信仰後,竟是自行墜落,命喪湍急水壩。這樣的結果,對事先不知道故事情節的電影觀眾來說,難免意外而驚呼。

作者雨果在原著裡,對賈維的行事作風與所賦予的象徵意義,有充分而細膩的描寫。電影裡,賈維三次居高臨下的鏡頭,強烈暗示著封建壓迫體制的如履深淵與搖搖欲墜。導演如此精準的呈現手法,令人讚嘆與敬佩。

賈維,監獄出生,貧民窟長大,生逢工業革命後,封建農奴體制崩解的歷史細縫裡,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翻身機會。但是,在那自由人權與革命思想爆發的年代,賈維的人生選擇,並不是反抗統治體制,而是努力進入體制,並竭盡忠誠效勞壓迫人民的體制。

尚萬強幾度對賈維說,「那只是你的工作」,不僅大方寬恕賈維秘密舉報「市長」的嚴重冒犯;甚至在賈維身陷革命學生陣營而淪為人質時,尚萬強竟還大費周章的偷偷釋放。

這是原著作者雨果,對「鷹犬」的一個宗教性的憐憫。

電影裡,賈維的價值觀,有幾個精簡的情節呈現,包括賈維對勞役犯的頣指氣使,對貧病遊民的嫌惡歧視,但是,對市長卑躬屈膝,強調捍衛法律道德,誓言讓人民戒慎恐懼。甚至當淪為妓女的芳婷,遭到嫖客無理欺凌時,他也毫不猶豫,不由分說,站在有錢的嫖客這一邊。

在賈維的眼裡,「人渣」是不配談法律正義的。究其底,賈維所捍衛的法律正義,只不過是為了維持封建壓迫體制的秩序,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財產安全。

他的仕途高峰,在碰上學生革命。他向統治階級自告奮勇,身先士卒深入敵營擔任間諜。並在革命學生被殲滅後,身穿佩有勳章的筆挺戎裝,踏血巡視遍佈屍首的堡壘陣地。

但是,前一夜才因尚萬強釋放而逃過一死的賈維,在看到橫死在地的巴黎流浪兒伽弗洛什時,不禁蹲下身來,摘了身上徽章,沈默的放在伽弗洛什的口袋上。這是賈維唯一次有人性的面容。


賈維第三次的居高臨下,當然又是尚萬強(與負傷昏迷的馬里歐)順利逃脫之後,但這次,尚萬強不算逃脫,而是在賈維的槍口下,無畏無懼的離開。電影裡,賈維扣不下板機,任由手槍掉落污穢不堪的下污水道,接著就是音樂劇最重要曲目之一的「 Javert's Suicide」(賈維自盡)。

但是,從人類歷史發展的現實來看,「賈維自盡」顯是雨果的宗教情懷與人權理念的浪漫。人權運動的抗爭對象──壓迫體制,從來不是自行結束的。

21世紀的今天,所謂「國家存在的目的與功能,是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、自由、財產與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」這句話,幾乎人人可以朗朗上口。即使是獨裁體制下,常常也是反對運動最有力的口號訴求。

世界各國爭取人權的漫長進程,毫無例外的,都是從反抗國家權力壓迫與侵害開始的(不丹是唯一例外吧),並歷經封建壓迫勢力之殘虐頑抗,人權運動之屢敗屢戰,血淚交織,才在逐步推進的憲政制度中獲得確立與保障。

如同電影壓軸重頭戲的熱血學生革命前夕,巴黎貧民的泣訴、流浪兒的質問,法國革命了,砍了國王的頭,又來一個新國王,人民生活還是一樣的壞!


註:原著悲慘世界作者維克多-馬里.雨果Victor-Marie Hugo1802226日-1885522日),出身貴族卻高度關心社會弱勢,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代表人物,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,人權運動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