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個太陽的台灣
站內搜尋
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
喇叭詹之"大學生了沒" (中文字幕)
[
View the story "喇叭詹之\"大學生了沒\" (中文字幕)" on Storify
]
喇叭詹之"大學生了沒" (中文字幕)
Storified by Cyrix · Thu, Apr 26 2012 12:40:19
高中的時候,我想學音樂,但是父母認為音樂沒前途,嚴令:你敢給我報考音樂系給我試試看。直到表哥放棄清大學位,選擇念音樂,念書期間,靠音樂賺了自己所有的學費,還出國留學才說:我哪知道音樂可以賺錢維生?....父母堅持的,不一定是對的,但一定是他認為對你好的。 大學的時候我沒學音樂,我選了會計。我只知道會計不會失業,連老師都不相信會計會失業,直到我出社會遇到金融海嘯,半年沒有工作。第一份工作基本起薪,慈善機構的會計,就當做是慈善吧。後來也待過事務所,有的沒的。看人的臉色,領少少的錢。父母告訴我一句話:你領這基本起薪,卻需要付出這麼多,包括尊嚴、還有勞力跟青春。你相信你自己只能賺這些嗎?於是我回家工作,接手家裡的事業。只是個計程車事業罷了,地方的小生意。在這個時候,我認為我大學白念了,實際上這些事情,高職生就能做....甚至國中畢業生,肯學也能做。這都只是文書工。直到後來需要跟同業競爭、還有外部壓力產生,赫然發現大學學的不只不夠,還需要更多。於是我念了個管理學位。所以如果你大學畢業就是要打球?那乾脆大學不用念,大學不會教你打球。教養,大學不會教你。
林書豪有把哈佛唸完,而且完全不必放棄籃球,在哈佛校隊裡打ncaa…只能說現代人完全把大學原本的概念完全扭曲了。早期大學的雛形是柏拉圖學院,其存在的原因,根本不是為了讓人們有好的工作來賺錢,而是讓一群同樣對思考與求知有深厚興趣的人有彼此交流、學習用的地方。只是企業一直喜歡看學歷來晉用員工,久而久之,大學 = 文憑 = 管理階層 = 好工作的錯誤思維就形成了。其實真正的大學應該是給牛頓、愛因斯坦之類,執著於發掘前人未知的知識,愛好思考、不愛功利的奇葩讀的,並不是給我們只想追求一份好工作、賺大錢的人讀的,只是現代功利主義的侵入,造成現在的大學完全變質,變成了學店。對牛頓、愛因斯坦而言,大學 = 真心求知和分享知識的好地方;對台灣的父母和學子而言,大學 = 不讀就做黑手的地方…真可悲。
較新的文章
較舊的文章
首頁